在葡语里,关于这个词的来源也没有定论。Pelada的词根来自葡语的"皮,皮革",足球是用皮革做成,与皮革有关的Pelada就成了业余足球赛的代称。用作形容词,Pelada还有"光秃秃"之意。野路子足球赛,比赛场地可能就是一块或坚硬或松软,上面寸草不生的土地。因此Pelada一词指是的这种场地,也随之借指在这种场地上踢的业余足球赛。
还有一种说法,用作形容词,Pelada也可以指人光着身子。买不起队服,而且是临时凑足两拨儿就开踢,为了使两方球员有所区分,一拨儿人干脆躲掉上衣,光着膀子踢。这样说来,Pelada一词指的是光膀子足球赛。不仅光膀子,还有光脚踢的呢。家里穷卖不起球鞋的,干脆就光着脚踢。反正是在土地上,也没有小石子或碎玻璃碴子,巴西穷孩子的铁脚板和硬脚头,就那样日复一日、无冬历夏地练了出来。
再转回到《Pelada:贫民窟足球》这种在巴西国内引起巨大反响的纪录片。这片纪录片由Trator Filmes公司出口,导演是阿莱士?米兰达。影片反映了里约和圣保罗贫民社区的足球运动,片子时长80分钟。据该片导演阿莱士?米兰达说,"我决定反映贫民窟足球的本质,片中也揉合了音乐和土场足球球队的力量。"除了反映贫民窟孩子渴望踢足球的强烈愿望,场边观众的激情,该纪录片还采访了罗纳尔多、内马尔、万佩塔、路易松、路易斯?法比亚诺等成名桑巴球星,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小时候也家境贫寒,出生和成长于贫民窟或贫民区,也是踢着Pelada长大。
贫民窟的孩子们也喜欢足球,这一点有在里约热内卢举办了几年的"贫民窟杯"为证。里约热内卢的"贫民窟杯"足球赛共有80支球队参赛,其中64支男子足球队,16支女子足球队。所有80支球队都是业余性质,球员来自里约各贫民窟,共有2000名孩子参赛,年龄段为15岁至17岁。今年是世界杯年,里约贫民窟杯足球赛照常进行。
贫民窟足球,或者扩大到贫民足球,它与富人区的足球有着本质的不同。贫民窟的孩子更无拘无束,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,踢球的功利性弱,更多地是为炫技和享受快乐。与富人家庭出生的孩子不同,贫民窟的孩子吃过苦、受过累,他们踢得更顽强,也更有血性。遇到困难,富孩子可能会知难而退,但贫民窟的孩子,除了踢球改变人生和命运别无他途,他们会更坚强,更不服输
当代足球变得越来越功利,越来越全球化,越来越趋同。各种风格在一点点地消失,足球踢得越来越程式化,越来越千人一面。而在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的大大小小的贫民窟里,在物质匮乏的贫民区,还有着一群人数众多的穷孩子、苦孩子,踢球改变人生依旧是他们最华丽的梦想。或许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,巴西足球快乐、轻灵、崇尚个人表现的球风才得以传承。【详细】